聚合氯化鋁作為一種絮凝劑,其生產的研究和發展與絮凝劑的研究進展息息相關。無機絮凝劑有低分子絮凝劑和高分子絮凝劑兩種。低分子絮凝劑有著價格低、貨源充足的優點,同時也存在用量大、殘渣多、效果差的缺點。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,無機絮凝劑已經從低分子轉向高分子。目前使用較多的,用于處理廢水的高分子絮凝劑有4大類:聚合鋁類絮凝劑、聚合鐵類絮凝劑、活性硅酸類絮凝劑和復合絮凝劑。聚合氯化鋁作為無機高分子混凝劑的一種,較早是60年代末期在日本研究開發出來,日本是制備和應用聚合氯化鋁較早的國家。而我國在1970年就已經普及以鋁灰為原料的聚合氯化鋁生產工藝,且在廢水處理等方面得到了廣泛運用。西歐國家在1976年才開始聚合氯化鋁的工業化生產。
統計到2008年,聚合氯化鋁的世界總生產能力約為85萬噸/年(以30%氧化鋁固體產品計),實際產量約為70萬噸/年。我國作為聚合氯化鋁的生產大國,有生產企業80多家,產能接近26萬噸/年,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31%。日本作為世界上較早開發聚合氯化鋁產品的國家之一,其產能也達到了25萬噸/年,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29%。隨著各國對環保和水處理的重視,歐洲國家、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,也加大了對聚合氯化鋁的研究開發力度,其生產能力達到約30萬噸/年。由于聚合氯化鋁有效率高、能耗低、腐蝕性低和適應性強等優點,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應用于市政水處理行業。單單在日本,就已經占據了市政水處理90%以上的市場份額,在歐洲也達到了70%以上的份額。其性能得到了多個國家的肯定。
各個國家采用的聚合氯化鋁的生產工藝也不盡相同。我國因為有豐富的鋁資源,大多采用氫氧化鋁或者鋁粉作為原料。日本、法國、加拿大等國家部分采用硫酸鋁為生產原料。據報道美國也開始研究使用金屬鋁為原料生產聚合氯化鋁的工藝。